光伏电站中汇流箱回路数的选择

  国内光伏电站常用两级汇流的方式:光伏组串经汇流箱的一次汇流后,再汇流至直流配电柜(或逆变器内直流侧)。

 

      在不同的项目中,汇流箱的回路数的选择不同,大型光伏电站阵列设计方案主流选择16回路汇流箱。目前,上述方案广泛应用于我国各种地形、地貌和气候条件下的光伏电站。对回路数的比较分析不足。本文将在理论状态(自然地形为零度)和现场状态(相关设计值为山地光伏电站的实际工程值)模型下进行分析和比较:

      单位MWp光伏阵列。光伏阵列所处纬度:23°;光伏组件为60片多晶硅250W组件,其中Vmppt=30.7V,Imppt=8.15A;组串数采用22,组串并联数182回;组件至汇流箱电缆采用1×4mm22;汇流箱采用8、16回路汇流箱,对应数量取24、12台,汇流箱出线电缆截面相应采用1×35mm22、1×70mm22。

 

      为了在分析过程中简化模型,本文将光伏组件作为理想的电流源,即电压恒定,电流随环境参数而变化。

 

      在调查了适当的参数后,用经典的理论公式计算后,结论如下

 

1)理论状态下,采用何种汇流箱,当计算口径一致时,其理论损耗与汇流箱的选择差异不大,考虑到电缆参数与实际差异,可认为其理论损耗在各种状态下一致。

 

2)实地状态下,电缆的连接长度在复杂地形条件下大幅增加,因此,相比于理论状态下,电缆损耗大幅增加,同时。由于多回路汇流箱的敷设范围大,多回路汇流箱电缆损耗明显大于回路的电缆损耗。

 

基于以上分析,建议在复杂地形条件下,大型并网光伏电站采用8回路汇流箱;在光伏阵列不会大大增加占地面积的地形条件下,可以选择较多回路的汇流箱。